我国耕地利用压力区域差异的RBF模型判定

被引:8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机构
[1]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RBF; 耕地压力程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对目前耕地利用压力程度度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ANN模型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RBF网络,并对200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进行了评价。网络运行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程度的区域差异显著,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较高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较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耕地利用压力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及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耕地分区保护的对策和措施。RBF模型的应用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评价耕地利用压力区域差异简便、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是一条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RBF网络方法 [J].
颜勇 ;
郦建强 ;
陆桂华 ;
杨晓华 ;
杨志峰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29-31
[2]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 [J].
许月卿 ;
李双成 .
资源科学, 2005, (01) :69-73
[3]   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 [J].
蔡运龙 ;
傅泽强 ;
戴尔阜 .
地理学报, 2002, (02) :127-134
[4]   土地利用压力与可持续发展 [J].
李秀彬 ;
王卫 .
中国土地, 1999, (05) :20-21
[5]   我国耕地调控的科学内涵及模式探讨 [J].
李宪文 ;
林培 ;
朱德举 .
中国土地科学, 1999, (01) :20-23
[6]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徐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M].丛爽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