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在有机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13
作者
余孝颖
施继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生油岩; 光谱分析;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1996.02.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方法,对岩石中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油岩中的包裹体有机质有明显的石油峰,并且与吸附有机质的峰形有较大差别。紫外分析结果也表明:生油岩中两种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不一致,而非生油岩则相反。生油岩荧光光谱特征为:荧光强度大(>40)λmax在450nm左右,光谱位于蓝绿光区,演化程度属高成熟原油阶段。这些可作为评价生油潜力、演化程度的方法及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莺歌海盆地石油地质论文集.[M].张启明主编;.地震出版社.1993,
[2]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及技术.[M].张承圭;王传怀;袁玉荪等 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矿物红外光谱图集.[M].彭文世;刘高魁 著.科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