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的故事:“底层”,还是“新左翼”?——大陆新世纪文学新潮的内在困境

被引:14
作者
张宁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底层文学; 新左翼; 纯文学; 阶级分析;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9.06.001
中图分类号
I206.7 [当代文学(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近年来,大陆文坛兴起了一个"底层文学"思潮,主要表现下岗工人和进城打工农民的生活、命运与抗争。其中一些启用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资源的作品(如《那儿》、《问苍茫》)又被命名为"新左翼文学"。这些作品及相关评论既包含一些新的因素,如从前国家意识形态里汲取抗争性资源,又往往非历史、非逻辑地解释中国左翼文化传统,导致"新左翼"命题未能释放出应有的涵义和广阔的阐释空间,反而使之狭义化。但使"新左翼"狭义化的还有对"左翼"价值持怀疑、否定的论者,在他们的意识里,阶级论和阶级分析本身就是虚幻而荒谬的,结果不仅使他们放过了对以"社会主义"之名长期存在的"身份制"等级社会分析的契机,又以一种"西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历史幻觉,面对非规则变动着的当代中国,并衍生出包括"纯文学"在内的各种新意识形态观念。随着所有制改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政策调整,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急剧分化,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旧的身份制社会尚未改变,一个庞大的底层社会业已形成。这给已经习惯于"纯文学"写作的文学界带来道德压力,也使与"纯文学"观相悖的"底层文学"应运而生。但"底层文学"从一开始就陷入争议,其本身在创作和理论上也问题多多,无论是"底层",还是"新左翼"都很快沦为没有生长性的命题。或许,不是从文坛既有问题,而是从"底层"、"新左翼"所黏合的"问题状况"着眼,新的可能性才会被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问苍茫》与“新左翼文学”的可能性 [J].
李云雷 .
南方文坛, 2009, (02) :52-53
[3]  
问苍茫[J]. 曹征路.当代. 2008(06)
[4]   底层文学,或一种新的美学原则 [J].
刘继明 ;
李云雷 .
上海文学, 2008, (02) :74-81
[6]   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 [J].
李云雷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05) :29-31
[8]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
[9]   底层写作的误区与新“左翼文艺”的可能性——以《那儿》为中心的思考 [J].
李云雷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77-80
[10]   “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 [J].
陈晓明 .
文学评论, 2005, (02)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