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产量水平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分析

被引:25
作者
黄中文 [1 ,2 ]
赵团结 [1 ]
盖钧镒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生物量累积; 动态生物量分配; 动态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产量有较大差异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KY),在相对控制遗传背景的条件下研究地下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相关的动态,比较高中低产家系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动态特征,为大豆高产栽培管理和育种提供生物量动态调控与选择的依据。结果表明:(1)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随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逐渐增加,至鼓粒期(R5R6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r分别约0.76和0.79;(2)大田条件2500~2800kghm-2以上的高产家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最大累积值均出现在鼓粒期,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660~700kghm-2和7200~7800kghm-2。(3)两年高产组所包含的家系不尽相同,产量下降的家系相应生物量也下降,这归因于环境所致的生物量累积不足;(4)高产家系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动态特征为茎秆、叶柄占同时期全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0.8%和10.6%,而叶、根比例显著低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4.1%和9.7%。未来大豆产量的突破有赖于品种生物量与收获指数的综合改良和生长调控技术的继续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483 / 14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杨秀红 ;
吴宗璞 ;
张国栋 .
作物学报, 2002, (01) :72-75
[2]  
大豆产量生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董钻著, 2000
[3]  
Increasing soybean productivity through selection for nitrogen fixation. Burias N,Planchon C. Agronomy Journal . 1999
[4]  
Sensonal changes in photosynthesis of field-grown soybean leaflets.1 relation to leaflet dimensions. Lugg DG,Sinclair. Photosynthetica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