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被引:7
作者
周宏
机构
[1] 常熟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种文化哲学阐释 [J].
丁立群 .
哲学动态, 2003, (03) :37-41
[2]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 [J].
郑永廷 .
社会主义研究, 2003, (01) :3-6
[3]   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J].
周锦尉 ;
李明灿 ;
刘世军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 (02) :5-11
[4]   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之判断与当代意识形态之争论 [J].
侯惠勤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6
[5]   正确认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J].
董京泉 .
求是, 2001, (08) :50-52+56
[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文学思想探析 [J].
刘进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29-33
[7]   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J].
杨生平 .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 (04) :50-56
[8]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 [J].
王绍臣 .
理论与现代化, 1998, (10) :26-28
[9]   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J].
任(日岂) .
理论建设, 1996, (03) :22-26
[10]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宏观定向管理 [J].
陈志强 .
理论前沿, 1996, (1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