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被引:23
作者
吴琼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拜物教; 恋物癖; 奇观化;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4.03.043
中图分类号
B933 [原始宗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Fetishism",在汉语中,这个外来词有两个同等通行的译法:"拜物教"和"恋物癖"。两个译法恰好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论述语境,即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而这两种论述语境所关注的层面既有不一样的地方,又有相互重叠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个是从商品生产的逻辑来讨论"fetishism"(拜物教)的社会构成及其后果,是一种社会症状阅读;另一个则是从主体欲望的运作来讨论"fetishism"(恋物癖)的心理机制及其效果,是一种主体症状阅读。相互重叠的地方则在于:它们都关注作为对象的"fetish"(物神)既可以感知而又超感觉的幻象特质,关注这一幻象运作在社会和主体那里造成的特异效果。本文的重点就是要从不同的论述语境来厘定"fetishism"的性质及其构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法) 鲍德里亚;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2] 物质文化读本.[M].孟悦; 罗钢;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3]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4] 恋物与好奇.[M].(英) 穆尔维 (Mulvey;L.)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5] 表征.[M].(英)斯图尔特·霍尔(StuartHall)编;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
  • [6]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7] 弗洛伊德文集.[M].(奥)弗洛伊德(S.Freud)著;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