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的国际比较

被引:19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放管服”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J].
邓悦 ;
郑汉林 ;
郅若平 .
改革, 2019, (08) :128-139
[2]   当前中国制造业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形成机制与解决思路 [J].
张杰 ;
宋志刚 .
人文杂志, 2018, (02) :35-42
[3]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 [J].
陆明涛 ;
袁富华 ;
张平 .
世界经济, 2016, 39 (01) :24-51
[4]   中国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研究 [J].
干春晖 ;
余典范 .
学术月刊, 2013, 45 (04) :76-85
[5]   论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 [J].
刘拥军 .
财经科学, 2005, (05) :159-164
[6]   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回应 [J].
杨小凯 ;
张永生 .
经济学(季刊), 2002, (04) :251-256
[7]   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 [J].
杨小凯 ;
张永生 .
经济学(季刊), 2001, (01) :19-44
[8]   论产业素质 [J].
管怀鎏 .
江淮论坛, 1997, (02) :27-34
[9]   论我国产业素质的提高 [J].
刘增恒 .
当代经济研究, 1994, (06) :44-47
[10]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伊·菲·赫克歇尔,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