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的模因论探讨

被引:42
作者
李捷 [1 ,2 ]
何自然 [3 ]
机构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模因论; 语言模因; 汉语教学; 教学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93 [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汉语教学是利用语言模因的特点帮助学生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语言模因的过程。模因的传播规律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语言现象不断加以巩固,在大脑中形成长久性、多产性、保真度高的语言模因。为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模因在各阶段的生存率,促进语言模因在学生大脑中的记忆和储存。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J].
杜鹃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04) :171-172
[2]   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J].
尹丕安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1) :39-42
[3]   语言中的模因 [J].
何自然 .
语言科学, 2005, (06) :54-64
[4]   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 [J].
马萧 .
山东外语教学, 2005, (03) :72-76
[5]   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 [J].
李如龙 ;
吴茗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02) :41-47
[6]   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附视频 [J].
戴浩一 .
当代语言学, 2002, (01) :1-12+77
[7]  
语言与文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顾嘉祖,陆昇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