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中段新特提斯阶段区域流体的性质与状态

被引:21
作者
徐启东
莫宣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流体状态;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多金属矿化; 特提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西南三江地区中段各类脉体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部分稳定同位素成分的研究 ,探讨新特提斯阶段区域流体状态及对区域成矿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 ,三江中段新特提斯阶段区域流体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流体作用区域。中咱地块以西的兰坪盆地和澜沧江 -金沙江构造带主要属于低温流体作用域 ,区域流体以 Na Cl类 - H2 O体系成分为特征 ,中低盐度 ,流动和沉淀过程中的温度不高于 2 80℃ ,其水体部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下渗和汇聚 ;中咱地块以东的雪鸡坪 -浪都地区属中 -低温流体作用域 ,区域流体先后受到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控制 ,在这两类侵入体附近的区域性流体分别以 Na Cl类 - H2 O体系和 CO2 - Na Cl- H2 O成分体系为特征 ,循环的大气降水和平衡岩浆水 -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体是本流域区域性流体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三江地区中段在新特提斯阶段长期处于碰撞挤压状态 ,区域流体流动的规模和延深受到断裂系统较高封闭程度的限制 ,不利于广泛产生大规模的多金属矿化。重要的金属矿化的出现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叠加了两类高浓集作用效率的地质 -地球化学过程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西南三江地区沉积地质与成矿.[M].罗建宁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 [2] 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M].李兴振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