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被引:56
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马姜明
史作民
刘兴良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桦木林;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最大持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在经历大规模采伐利用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桦木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前人对原始暗针叶林水文学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内容涉及冠层截留、地被物持水特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根土作用层等诸多方面;而对于采伐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结论也以人工林为主。通过对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在不同林龄和海拔梯度间的林地水文效应,这对于丰富亚高山森林水文学的研究、确定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桦木林苔藓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显著增加;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及海拔间均差异显著,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在林龄相同的条件下,在中海拔(3200m、3400m)较高,在较高(3600m)、较低(3000m)海拔偏低。苔藓最大持水率平均为945%,在林龄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平均573%,在林龄和海拔间均差异显著。各林龄和海拔梯度上的桦木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最大持水量显著下降,但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仅在部分类型下降显著。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林龄1025a的林分,随海拔升高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增大。在大规模采伐后,苔藓层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可以作为次生林地水文效应向原始暗针叶林恢复程度的一个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和自然恢复演替系列的林地水文效应
    张远东
    赵常明
    刘世荣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 761 - 768
  • [2] 贡嘎山亚高山森林带蒸散特征模拟研究
    程根伟
    余新晓
    赵玉涛
    周杨明
    罗辑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1) : 23 - 27
  • [3]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余新晓
    赵玉涛
    张志强
    程根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 15 - 19
  • [4]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彦
    林波
    何海
    不详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6) : 583 - 587
  • [5] 长江上游典型区亚高山不同林型土壤的结构性与水分效应
    张保华
    何毓蓉
    周红艺
    程根伟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 127 - 129
  • [6]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谢春华
    关文彬
    吴建安
    程根伟
    罗辑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68 - 71
  • [7]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高甲荣
    尹婧
    牛健植
    张东升
    程根伟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75 - 79
  • [8] 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
    朱清科
    陈丽华
    张东升
    谢春华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64 - 67
  • [9] 长江上游亚高山峨眉冷杉林地被物层界面水分传输规律研究
    赵玉涛
    余新晓
    张志强
    程根伟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 118 - 121
  • [10] 贡嘎山冷杉纯林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程金花
    张洪江
    余新晓
    张东升
    赵玉涛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3) : 45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