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14
作者
甘小洪
丁雨龙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
[2]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毛竹; 纤维发育; 超微结构; 程序性细胞死亡; 长寿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2 [植物细胞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9 ;
摘要
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出现大量的由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运输小泡,周质微管平行分布于质膜内侧,出现环状片层结构,并在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出现壁旁体结构。随着次生壁的逐渐形成,细胞质中细胞器逐渐地解体并出现多泡小体;纤维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但在8年生的纤维中可以持续存在;在纤维次生壁形成的整个阶段都存在与周围细胞相联系的胞间连丝和运输小泡;次生壁在前4年加厚明显,以后加厚程度减缓,但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随着加厚出现宽窄交替的多层结构。结果表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壁旁体等细胞器与周质微管一起参与了初生壁和次生壁早期的形成;纤维细胞次生壁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而PCD的产物与胞间连丝一起参与了次生壁的形成与加厚;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的细胞核与胞间连丝的持续存在,证明毛竹茎秆纤维细胞是一种典型的长寿细胞。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高等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J].
邵宏波 ;
金萍 .
生物技术, 2002, (01) :47-48
[2]   毛竹茎纤维次生壁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J].
贺新强 ;
王幼群 ;
胡玉熹 ;
林金星 .
植物学报, 2000, (10) :1003-1008
[3]   植物细胞程序死亡的机理及其与发育的关系 [J].
崔克明 .
植物学通报, 2000, (02) :97-107
[4]   杜仲胚乳衰退过程中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J].
汪矛 ;
崔跃华 ;
孙克莲 .
植物研究, 1999, (04) :401-406
[5]   被子植物胚性细胞及嫁接愈伤组织中的环状片层 [J].
吴晓东 ;
向国胜 ;
杨世杰 .
电子显微学报, 1998, (02) :23-28
[6]   环状片层 [J].
沈亦平 ;
马丽君 .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9, (01) :5-9
[7]   嫁接隔离层两侧愈伤组织中的壁傍体 [J].
杨世杰 ;
娄成后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8, (05) :480-484+577
[8]   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J].
尤瑞麟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5, (04) :345-353+452
[9]   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胡适宜 ;
王模善 ;
徐丽云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77, (03) :167-171+247
[10]  
细胞生物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汪〓仁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