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秦志列
王术
秦阳
徐士铁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3] 辽中县良种场
关键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干物重; 粒叶比; 形态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优化栽培.[M].王伯伦著;.农业出版社.1993,
[2]  
作物生理研究法.[M].张宪政主编;.农业出版社.1992,
[3]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M].(日)松岛省三著;庞诚译;.农业出版社.1966,
[4]   1949~2000年辽宁省水稻育种情况分析 [J].
王伯伦 ;
王术 ;
李钦德 ;
姚丰 ;
韩春凤 ;
王洪山 ;
张红 ;
王佳 .
辽宁农业科学, 2002, (05) :5-8
[5]   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 [J].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马跃芳,史济林,倪竹如,刘智宏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6) :8-14
[6]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J].
杨守仁 ;
张龙步 ;
王进民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3)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