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分析

被引:10
作者
冯泰文 [1 ,2 ]
孙林岩 [1 ,2 ]
何哲 [1 ,2 ]
邢星 [1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产业结构; 技术水平; 能源价格; 能耗强度;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 [J].
孙林岩 ;
李刚 ;
江志斌 ;
郑力 ;
何哲 .
中国机械工程, 2007, (19) :2307-2312
[2]   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 [J].
刘志彪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36-44
[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皮莉莉 .
珠江经济, 2006, (04) :32-39
[4]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宁波制造业战略升级的思考 [J].
郑长娟 ;
贝洪俊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06) :63-65
[5]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4) :5-14
[6]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
温忠麟 ;
侯杰泰 ;
张雷 .
心理学报, 2005, (02) :268-274
[7]   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王玉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08) :151-154
[8]   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 [J].
陈淮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7) :29-34
[9]  
生态现代化排名落后的警示[N]. 陈廷榔.中国环境报. 2007 (002)
[10]  
服务业的增长[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加)格鲁伯(Grubel,HerbertG.),(加)沃克(Walker,MichaelA.)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