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17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林瑞昌
杨秀森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3] 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森林循环; 群落; 生态位; 物种多样性; 热带雨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海南霸王岭 1hm2 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 ,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 ,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 ,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 ,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 ,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 ,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 ,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 ,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的格局。随着森林循环过程的推进 ,每个树种所拥有的个体数和所占据的面积是逐渐减少的。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内的树种数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总趋势 ,尤其是由单个体和双个体所对应的物种数较多 ,3个以上个体对应的树种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不同斑块之间组成相似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斑块动态的连续性 ,相邻阶段斑块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相邻阶段斑块。以森林循环阶段为基础计算的生态位宽度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部分低密度的树种或只集中分布在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结构及树种多样性特征的研究
    臧润国
    杨彦承
    蒋有绪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 270 - 275
  • [2]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规律的研究
    臧润国
    余世孝
    刘静艳
    杨彦承
    [J]. 生态学报, 1999, 19 (02) : 9 - 16
  • [3]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植被研究 Ⅰ.永久样地设置与群落类型
    余世孝
    张宏达
    王伯荪
    [J]. 生态科学, 1993, (02) : 13 - 17
  • [4] 林隙动态与森林生物多样性[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臧润国等著, 1999
  • [5]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彭少麟著, 1996
  • [6] Forest damage and recovery from catastrophic wind
    Everham, EM
    Brokaw, NVL
    [J]. BOTANICAL REVIEW, 1996, 62 (02) : 113 - 185
  • [7] Canopy gaps and the two major groups of forest trees .2 Whitmore T C. Ecology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