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分解

被引:3
作者
宋辉
魏晓平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灰模型GM(1,4); 灰生产函数; 贡献率;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0 [数量经济学]; F222.33 [国民经济计算体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9 ; 020208 ; 0714 ; 020201 ;
摘要
在GDP增长的要素分析中,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素的作用,如资本的高积累、劳动参与率或技术进步等,并且对不同要素在所研究的特定时期内的贡献率变动趋势缺乏分析;而能源对GDP增长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不明显的,这显然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的事实不吻合。因此,把能源资源引入模型GM(1,4),构建灰生产函数,借鉴"索洛剩余"的思想,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GDP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2001—2008年期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其产出弹性保持着强进的增长势头;相反,劳动、能源与技术等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劳动的产出弹性保持着直线式的下降趋势,能源的产出弹性则始终处于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技术的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滑趋势。鉴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J].
刘小丽 ;
卢凤君 .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09) :55-58
[2]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J].
邓翔 ;
李建平 .
管理世界, 2004, (11) :68-76
[3]  
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 赵丽霞,魏巍贤.预测. 1998(06)
[4]   具有n种投入要素的灰色生产函数 [J].
刘震宇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5, (09) :6-8
[5]  
灰理论基础[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