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研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特点(英文)

被引:33
作者
杨甲定
刘志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甘肃兰州,中国
关键词
玉米 ; 光合作用 ;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 ,在拔节期其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 ,最大值 3 9. 0 3 μmol CO2 ·m- 2· s- 1出现在 1 5:0 0 ;而文献中生长在干旱半干旱交错平原区的同品种玉米 , 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最大值 2 0 . 0 3μmol CO2 · m- 2· s- 1出现在 1 2 :0 0。表明玉米从低海拔平原引种到高海拔地区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大。适宜的白天高温、充足的太阳光能和水分供应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且引种玉米叶片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均增大 ,认为这是对高原环境强烈光照的一种适应。另外 ,玉米叶片细胞间隙 CO2 浓度并非象某些文献所报道是保持不变 ,而是在全天进程中有起伏波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epar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light on stomata. Sharkey T D, Raschke K. Plant Physiology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