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人工影响暴雨强度的数值模拟Ⅰ:条件分析及增雨模拟

被引:3
作者
高庆九 [1 ]
李宏江 [2 ]
闵锦忠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省威海市气象局
关键词
三维云模式; 人工增雨; 暴雨;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6.06.010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IAP三维云模式对2005年7月一次强暴雨过程上游的水汽通量进行了人工影响试验,模拟和分析发现,AgI播撒速率的选择对增雨效果影响较大,仅当播撒速率在0.07 g/s以下时才有增雨效果;过冷云水发展到极大值时,以0.05 g/s播撒AgI获得的增雨效果最好,播撒过程使得自然云内的冰晶和雪晶出现的时间提前,含量明显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7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海秋季对流云降水及催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J].
房文 ;
郑国光 ;
何观芳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6) :763-769
[2]   关于人工增雨的一些国内外概况 [J].
吴兑 .
广东气象, 2005, (01) :25-29
[3]   多普勒雷达图象资料在人工增雨决策指挥中应用研究 [J].
冯桂力 ;
迟竹萍 ;
王以琳 .
山东气象, 2005, (01) :1-4
[4]   层状云增雨催化剂用量的估算 [J].
余兴 .
陕西气象, 2004, (01) :1-4
[5]   利用人工降雨手段化汛期特大暴雨灾害为可利用水资源 [J].
李曾中 ;
程明虎 ;
李月安 .
灾害学, 2002, (03) :31-35
[6]   冷云人工增雨催化区的探空判据 [J].
王以琳 ;
刘 文 ;
王广河 .
气象学报, 2002, (01) :116-121
[7]   关于人工抑制暴雨问题 [J].
叶家东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 (03) :373-378
[8]   暖性层积云中大云滴分布特征 [J].
黄美元 ;
何珍珍 ;
沈志来 .
气象学报, 1983, (03) :358-364
[9]   层状暖云降雨及其催化的数值模拟 [J].
胡志晋 ;
严采蘩 ;
王玉彬 .
气象学报, 1983, (01) :79-88
[10]   新安江流域上空云内外巨盐核的分布 [J].
黄美元 ;
何珍珍 ;
沈志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2, (03) :3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