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总论教学中的临床思维技能培训附视频

被引:3
作者
胡寅
吴文溪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总论教研室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总论教研室 江苏 南京
[3] 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外科总论; 教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外科总论教学是医学基础教育与外科临床专业教育的中间阶段,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从课堂走向临床的起点,因此临床思维的培养、临床技能的训练、临床观念的灌输应是外科总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积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将为以后的专科学习和临床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1 临床思维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指由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推论病因、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的思维过程。与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医学基础教学时,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理解和记忆。对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课程,通过读书、听课加深理解,思维以接受为主,教学内容相对独立,自成系统,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得到高分。 临床工作的思维特点是分析和判断,在正确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不应是机械的、孤立的单向思维。临床思维的特点包括:①强调临床思维以基础理论为基本,用基础理论来解释分析临床症状或体征,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学会在临床上灵活应用。②临床思维的开放性,由于人体机能的相互关联和复杂多变,所以临床思考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器官或系统,单一的症状和体征,应知道各种器官会相互影响,许多临床征象常互为因果,例如休克、水电平衡紊乱时多器官功能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3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