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基金会在华的工作方式及其公共外交特征评析

被引:4
作者
杨烨 [1 ,2 ]
张妗娣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 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德国政治基金会; 驻华机构; 工作方式; 公共外交; 中德关系;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4.04.002
中图分类号
D751.6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政治基金会是德国智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一方面具有独立于政府的身份,另一方面又与各大政党有着亲缘关系。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德国政治基金会的海外机构工作十分活跃并产生重要作用。德国政治基金会在中国建立了五个常驻机构,其工作方式颇具特点,活动方式多样化,合作伙伴多元化。以特殊的角色定位为基础,以系统化的交往为手段,德国政治基金会的海外机构成为德国对华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之一,并在德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及中德关系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欧洲思想库及其对华研究[M]. 时事出版社 , 冯仲平,孙春玲主编, 2004
[2]  
Federal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Germany-Auswaertiges-Amt,Joshka Fisher. the Opening of the Forum on the Future of Cultural Relation Policy . 2000
[3]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J].
唐小松 .
东南亚研究, 2004, (06) :60-63
[4]   德国政党与政治基金会的关系 [J].
吴辉 .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7) :34-37
[5]   综合安全与国家形象 [J].
傅新 .
现代国际关系, 2004, (06) :12-17+54
[6]   德国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的政治基金会 [J].
闫瑾 .
国际论坛, 2004, (02) :58-63+81
[7]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J].
唐小松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08) :42-46
[8]  
"Think Tanks in Germany". Martin,Thunert. Friedrich-Ebert-Stiftung,Briefing Paper (Special Issue)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