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演化的探讨

被引:8
作者
杨克绳
机构
[1] 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探局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拉张; 燕山期; 正断层; 油气盆地; 重力断层; 地质断层; 构造类型; 箕状断陷; 酒西盆地; 褶皱系; 生油岩; 烃源岩; 河西走廊; 甘肃走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多旋回构造演化史。加里东运动使北祁连地槽最终回返褶皱向阿拉善古陆俯冲,结束了地槽发展阶段,奠定了盆地的基础。燕山期祁连褶皱系在剥蚀夷平的基础上,以拉张翘倾运动为主,其拉张翘倾方向受盆地边缘古隆起相对上升所控制,沉积了盆地的主要生油岩系。喜山期的喜山运动强烈,使盆地明显受到祁连褶皱系挤压、仰冲,统一了酒西、酒东、民乐三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断裂,为油气储存准备了场所。上述可见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具早期拉张、晚期挤压复合的构造类型,而非单一挤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