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不同种族、不同纬度(地区)正常人群骨量分布差异,确定峰位骨量的年龄段,寻找骨量丢失规律,为临床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参考值。方法选择西藏拉萨11-79岁616名健康藏族男女,河北廊坊地区11-89岁1122名健康汉族男女,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MetriscanTM(美国Alara公司提供,其原理是用放射吸收技术评估相对的指骨骨密度)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用手的2nd、3rd、4th手指中节进行测量,取结果的平均值。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峰值骨量藏汉男女都在30~39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藏族男性是在70~79年龄段,汉族男性是在80~89年龄段;藏汉女性都在50~59年龄段。藏族女性60~69年龄段骨量丢失已达24.35%,汉族女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才达23.86%,与汉族相比藏族骨量丢失速率较快;但两地不同年龄段骨量均数比较,男性20~69年龄段两地对比有显著差异,藏族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女性11-49年龄段有显著差异,藏族明显高于汉族;其它年龄段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也是藏族高于汉族。结论女性在绝经前男性在衰老前廊坊汉族和西藏藏族正常成人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女性在绝经期后,男性在衰老后没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原因是地域、海拔不同还是种族差异引起有待于进一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