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Gm-6和Pi-5(t)连锁的栽培稻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中的FISH定位

被引:5
作者
覃瑞
魏文辉
金危危
何光存
宁顺斌
余舜武
宋运淳
不详
机构
[1] 武汉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武汉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3] 武汉大学发育生物学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FISH; 物理定位; BAC克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用栽培稻遗传图第4连锁群中与抗稻瘿蚊和抗稻瘟病基因, Gm-6和Pi-5(t)连锁的RFLP标记RG214和RZ565及其筛选出来的2个BAC克隆作探针, 对药用野生稻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 百分距分别为74.18±2.62, 52.33±3.78, 72.33±2.62和54.50± 5.43, 信号检出率为8.3%, 9.8%, 52.70%和61.2%. 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 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G214和RZ565都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 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Gm-6和Pi-5(t)的同源顺序就在第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 在未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多个染色体上具有信号, 这表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的Cot1DNA重复顺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同源性. 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是根据Jena等(1994)和RFLP杂交的结果确定的, 并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427 / 2430+2465 +24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BAC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J].
覃瑞 ;
魏文辉 ;
宋运淳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0, (01) :19-22
[2]   原位杂交技术在稻属研究中的应用 [J].
张寿洲 ;
卢宝荣 ;
洪德元 .
植物分类学报, 1998, (01) :88-103
[3]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J].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Wild Rice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China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6) :27-34
[4]   Construction of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libra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overlapping BAC clones with chromosome 4-specific RFLP markers in rice [J].
Yang, D ;
Parco, A ;
Nandi, S ;
Subudhi, P ;
Zhu, Y ;
Wang, G ;
Huang, N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95 (07) :1147-1154
[6]  
The physical location of fourteen RFLP marker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Y. C. Song,J. P. Gustafso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