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条件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彭英湘 [1 ]
王凯荣 [2 ]
谢小立 [1 ]
唐彬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
[3]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稻草还田; 灌溉方式; 氮肥; 铵态氮;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年晚稻稻草还田提高了来年早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配施氮肥后,新鲜早稻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淹水灌溉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要低于移走稻草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处理。(2)稻草还田能促进水稻中后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生物量的累积。(3)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氮肥后稻草的增产效应要显著高于不施氮肥,早、晚稻增产分别为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连续淹灌+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晚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间歇灌溉+稻草还田+配施氮肥"。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48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