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粒叶比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阎新甫
赵献林
任明全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粒叶比; 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1989.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粒叶比是衡量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综合性状。5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粒叶比与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在品种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明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双列杂交F1和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粒叶比符合简单的加显—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其高值与隐性基因相联系,遗传方差中加性分量占主要优势,广义遗传力(>90%)和狭义遗传力(>80%)均较高,因此,在早代选择应是有效的。最后对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水稻群体“粒叶比”与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凌启鸿
    杨建昌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6, (03) : 1 - 8
  • [2] 冬小麦主茎旗叶光合性状的相关性
    朱德群
    朱遐令
    詹志红
    祁葆滋
    [J]. 作物学报, 1982, (03) : 199 - 204
  • [3]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diallel tables .2 Hayman BI. Biometrics .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