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之中国人形象研究述论

被引:4
作者
郝胜兰
季水河
机构
[1]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美国电影; 中国人; 形象研究;
D O I
10.13715/j.cnki.jxupss.2013.03.014
中图分类号
J905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美国电影的中国人形象研究有三种态度:对抗式解读,如"妖魔化"、"威胁论"、"误读论"等;反思性解读,承认文化差异和现状,用反思的心态去理解"中国人形象";乐观式解读,用充分的文化自信心理去感受中国人国际形象的提升。这些解读呈现出三个特点:20世纪电影文本成为美国电影之中国形象研究的主流;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研究成果体现了抵制和反思两种倾向。审视过去的研究,还有三个方面的不足:对21世纪的电影文本注意不够;强调文化冲突忽略文化融合;对西方理论的应用不够中国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4]   好莱坞动画片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电影 [J].
马婷 .
电影文学, 2010, (20) :30-31
[6]  
电影批评的整体失落——电影泛文化批评本质透视[J]. 高力. 学术动态. 2005(03)
[7]  
电影批评的整体失落——电影泛文化批评本质透视[J]. 高力. 学术动态. 2005 (03)
[8]   美国主流文化的“华人形象”与华裔写作 [J].
卫景宜 .
国外文学, 2002, (01) :28-36
[9]  
银幕谎言:好莱坞电影中妖魔化的华人形象[J]. 李一鸣. 大众电影. 1997(07)
[10]  
后好莱坞时代的中国电影[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蓝爱国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