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成过程实验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30
作者
邹艳荣
帅燕华
孔枫
彭平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稳定同位素; 热解; 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油气生成过程的研究是以热解实验为基础、动力学研究为工具、紧密结合盆地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认为:1)加水热解适于模拟石油生成,限定体系热解可以很好地模拟石油与天然气生成/裂解实验体系,可进行含水热解实验;2)半封闭的幕式排烃热解设备尚待开发;3)压力对有机质成熟和生烃/原油裂解均有一定影响,但压力下二者的演化进程可能并不同步;4)以单一升温速率为基础的动力学研究将不被国内外同行认可;5)有压力的生烃、同位素演化动力学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6)由于水的存在,除了水溶性催化剂外,大多数地质催化剂对生烃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但对油气在储层中的裂解可能有作用;7)天然气的成分、同位素变化与聚集史密切相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8)无机质以及加水热解动力学研究、非烃气体生成与同位素演化的动力学具有潜在的科学研究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Global kinetics analysis of complex materials. Burnham A K,Braun R L. Energy and Fuels . 1999
[2]  
Pressure effect on hyd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between Brucite and wate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Harita J,Driesner T,Cole D R. Science . 1999
[3]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strain on carbonization in high-volatile bituminous and anthracitic coals. Mastalerz M,Wilks K R,Bustin R M,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3
[4]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in a confined system and kinetics modelling of kerogen and oil cracking. Behar F,Kressmann S,Rudkiewicz J L,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2
[5]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徐永昌等著, 1994
[6]   矿物质对热解影响的研究 [J].
高先志 ;
张万选 ;
张厚福 .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02) :201-205
[7]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动力学[J]. 卢双舫,王子文,黄第藩,赵锡嘏,刘晓艳.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1)
[8]   盐水介质中煤的早期热解生烃特征和动力学 [J].
李术元 ;
郭绍辉 ;
刘宗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84-87+10
[9]  
Overpressure retardation of organic-matter maturation: a kinetic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Zou Y R,Peng P.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1
[10]  
Experiments on the role of water in petroleum formation. Lewan M D.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