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事实证据

被引:5
作者
曲婉 [1 ,2 ]
冯海红 [1 ]
李铭禄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
关键词
企业发展范式; 范式转换; 创新驱动发展; 要素/投资驱动; 高新技术企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全球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中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判断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范式转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分析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范式转换,并通过对102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进入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2)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外延式增长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3)规模经济性仍然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4)创新活动是决定企业未来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范式转换的建议和后续研究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模式变革趋势研究 [J].
贺正楚 ;
潘红玉 ;
寻舸 ;
吴艳 .
管理世界, 2013, (10) :178-179
[2]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状态检验——基于省域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 [J].
陈凯华 ;
寇明婷 ;
官建成 .
中国软科学, 2013, (04) :79-98
[3]   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J].
黄志基 ;
贺灿飞 .
中国软科学, 2013, (03) :89-100
[4]   论创新驱动发展 [J].
张来武 .
中国软科学, 2013, (01) :1-5
[5]   国外动态能力维度划分及测量研究综述与展望 [J].
冯军政 ;
魏江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33 (07) :26-33+57
[6]   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 [J].
董保宝 ;
葛宝山 ;
王侃 .
管理世界, 2011, (03) :92-101
[7]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演进评介与展望 [J].
刘力钢 ;
刘杨 ;
刘硕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9 (02) :108-115
[8]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选择 [J].
王学力 ;
黄荣斌 ;
郭良凯 .
经济研究参考, 2010, (40) :21-23+35
[9]   我国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研究 [J].
胡望斌 ;
张玉利 ;
牛芳 .
中国软科学, 2009, (04) :107-118
[10]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 [J].
罗珉 ;
刘永俊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1) :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