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

被引:30
作者
董坤
机构
[1]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庭审; 技术侦查; 证据材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技侦证据材料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在未来的实践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性问题: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蜕变为单一的庭外调查;而辩护律师又难以介入庭外调查程序;加之技侦种类的不明确,庭外调查最终可能异化为秘密审判。唯有明确技侦材料在刑事诉讼中线索指向和证据使用的双重功能定位,恪守最后使用原则,理清技侦手段所获实物类证据材料和作为人证的言词类证据材料的分类审核程序,才能将技术侦查所获证据的使用效果发挥极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理性审视技术侦查立法.[N].陈卫东;.法制日报.2011,
[2]   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相关问题研究 [J].
程雷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10) :56-61
[3]   论检察机关的技术侦查权 [J].
程雷 .
政法论丛, 2011, (05) :95-100
[4]   论对抗有组织犯罪之秘密证人保护——以德国法为视角 [J].
刘莹 .
求索, 2011, (04) :143-145
[5]   证据“转化”规则批判 [J].
万毅 .
政治与法律, 2011, (01) :130-140
[6]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理解与适用 [J].
吕广伦 ;
罗国良 ;
刘雅玲 ;
王锋永 ;
冯黔刚 ;
朱晶晶 .
人民检察, 2010, (16) :52-59
[7]   刑事诉讼中“线人”作证问题研究 [J].
韩旭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 (03) :86-93
[8]   “线人”的运用及其规范——以美国法为参照 [J].
张泽涛 .
法学, 2005, (03) :110-120
[9]   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 [J].
宋英辉 .
法学研究, 2000, (03) :73-86
[10]   马来西亚警察的“线人”制度 [J].
贤华 .
人民公安, 1997, (14) :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