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2003年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英文)

被引:4
作者
胡小飞 [1 ]
代力民 [1 ]
谷会岩 [1 ]
熊晓波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实际面积需求; 可持续林业;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指标之一,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国1973-2003年木材生产、进口和出口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1973-1995年期间木材生产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1995年后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木材进口在1995年后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呈增长趋势,而木材出口在199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然后,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即森林可持续产量法与森林实际生产法)计算了中国1973-2003年间的林业生态足迹(包括进口与出口林业生态足迹),分析表明,1978-1988年期间,实际生产法计算林地真实面积小于可持续产量法计算结果,而1989-2003年正相反,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用全球产量计算的林业生态足迹。说明中国在1978-1988年间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1989年后森林资源消耗出现长大于消的局面,林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后,讨论了林业生态足迹与国家重要政策(包括外贸、经济与森林保护政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减少林业生态足迹与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建议。图3表1参31。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171 +1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