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裂隙带的影响因素研究与高度预计

被引:12
作者
胡小娟 [1 ]
刘瑞新 [2 ]
胡东祥 [2 ]
李文平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高度;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预测;
D O I
10.13606/j.cnki.37-1205/td.2012.03.026
中图分类号
TD327.2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分析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新的参数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代替顶板岩层单轴抗压强度,避免了现行规范中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顶板类型划分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不确定问题,及未反映顶板软硬岩层组合结构问题。以导水裂隙带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导高与多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式,并用于兖矿巨野赵楼矿首采面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为顶板水害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工作面不同采宽与导水裂隙带高度关系研究 [J].
刘洋 .
煤矿安全, 2010, 41 (04) :13-17
[2]   潘谢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关系回归分析 [J].
李洋 ;
李文平 ;
刘登宪 .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66-69
[3]   综采重复开采的覆岩破坏规律 [J].
康永华 ;
黄福昌 ;
席京德 .
煤炭科学技术, 2001, (01) :22-24+0
[4]   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 [J].
杜时贵 ;
翁欣海 .
工程地质学报, 1997, (03) :20-26
[5]   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 [J].
刘天泉 .
煤炭学报, 1995, (01) :1-5
[6]  
煤矿工程地质学[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于双忠等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