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水稻品种光温反应研究

被引:4
作者
梁光商
刘振宇
机构
[1] 华南农学院
关键词
晚稻品种; 自然光照; 日数; 生育阶段; 生育时期; 有效积温; 光温反应型; 感光性; 出穗期; 广东;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珠江三角洲(20°30′~23°10′N)当前推广的早、晚稻29个品种,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共12级光长处理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晚稻光周期反应,区分出了早稻属于中性类型。晚稻属于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数,在自然光照下,随早、中、迟熟品种而递次增多,随早,中,晚季而递次减少,表现出连续变异性。早稻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中至长,感温性弱至中。晚稻感光性强,短日高温生育期短至中,感温性强至中。光温反应型可分8个型,早稻包括4个型,晚稻有4个型。晚稻有数品种在15小时光照处理下不出穗,24小时连续光照下又出穗。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者的顶叶叶片组织结构,见到前者叶绿体内片层排列紧密,淀粉较小,后者叶绿体内的片层排列疏开,淀粉粒较大,或数量较多。但怎样影响出穗期还待进一步研究。品种出穗期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有效积温,采用日平均温度减去水稻生育的下限和上限温度;以12°~26℃计算有效积温,早稻的在早、中、晚季,晚稻的在晚季都最稳定。暗室夜高温(30.1℃)对早稻出穗日数的影响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