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31
作者
胡超美
朱传耿
车冰清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系统; 协调度; 淮海经济区;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0.01.01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淮海经济区在1995—2006年间区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及所辖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协调度多处于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类型;(2)区域协调发展类型呈阶段式演进;(3)市域协调发展类型分化明显;(4)板块协调发展度呈东高西低格局;(5)协同作用决定区域系统协调度的高低。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和区域政策研究 [J].
刘正让 .
广东社会科学, 2008, (04) :61-64
[3]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度的评价研究 [J].
张佰瑞 .
工业技术经济 , 2007, (09) :90-93
[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两大重点——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J].
陈斐 ;
陈秀山 .
生产力研究, 2007, (13) :70-71+88
[6]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J].
孙海燕 .
经济地理, 2007, (03) :362-365
[7]   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与整合发展研究 [J].
沈山 ;
陆宁 ;
郭黎霞 .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03) :55-58
[8]   基于非线性映射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分形研究 [J].
岳云华 ;
冉清红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69-73
[9]   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人文地理, 2005, (02) :30-33+100
[10]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J].
杨勤业 ;
吴绍洪 ;
陆大道 .
经济地理, 2003, (04) :441-44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