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凝聚与扩散——关于机器理解的“中文屋”论题的解答

被引:4
作者
蔡恒进
机构
[1]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关键词
意识; 扩散; 凝聚; 机器理解; 中文屋; 认知坎陷; 人工智能;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18.02.004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对意识的传统理解会导致"中文屋"等悖论产生:屋内的人和部件虽然完全不懂汉语,作为整体却可以与外界用汉语顺畅交流。从触觉大脑假说出发,人类意识从原意识起就具有凝聚与扩散的特性,且可通过认知坎陷连续、动态发展,不断强化对自我与外界的理解。人不是一个可计算的物理系统,但其理解过程却可迁移至机器。目前的人工智能便可看作一种人类意识凝聚的结果,而"中文屋"所呈现出的,正是程序书(编著者)和屋内人意识共同凝聚的结果。故未来的挑战就在于人工智能能否开出认知坎陷,又能否与人类的认知坎陷兼容共进。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机器崛起前传.[M].蔡恒进;蔡天琪;张文蔚;汪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神义论.[M].(德) 莱布尼茨;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   触觉大脑假说、原意识和认知膜 [J].
蔡恒进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 34 (06) :48-52
[4]   人工智能发展的突破口及其提出的新要求 [J].
蔡恒进 .
江西社会科学, 2017, 37 (10) :18-24
[5]   论智能的起源、进化与未来 [J].
蔡恒进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7, (20) :24-31
[6]   机器崛起是否意味着人文危机? [J].
蔡恒进 .
文化纵横, 2017, (05) :37-43
[7]   认知坎陷作为无执的存有 [J].
蔡恒进 .
求索, 2017, (02)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