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爆发性肝衰竭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胡安斌
郑启昌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普外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普外科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异种;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 肝切除术/副作用; 移植物排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7.3 [肝及肝管];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 (FH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ACP微囊化处理原代豚鼠肝细胞 ,于诱发FHF前 2 4h移植到大鼠腹腔内大网膜附近 ,采用 90 %肝切除法诱发FHF。在FHF诱发后 2 4h取静脉血检测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 ) ,清蛋白 (ALb) ,总胆红素(TB) ,血糖 (BS)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等指标 ;取腹腔移植入的微囊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及数量的变化 ;动态全程观察大鼠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腹水的时间明显延长。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的ALT ,Alb ,TB ,BS和PT均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均有差异的显著性 (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60h ,空白对照组为 2 2h(P <0 .0 1)。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72h开腹 ,约有 80 %微囊呈无粘连游离状态 ,镜下见微囊周围纤维化率约为 8% ,囊内肝细胞形态正常。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则很少见到正常的肝细胞 ,且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异种肝细胞进行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FHF大鼠 ,可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是一种治疗FHF的较好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海藻酸-壳聚糖-聚乙烯乙二醇微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J].
楼文晖 ;
秦新裕 ;
陈骏梅 ;
吴新华 ;
吴肇光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1, (03)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