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被引:8
作者
戴华国
姜金林
李元喜
符文俊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4] 上海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寄生; 保幼激素酯酶; 蜕皮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3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采用放射化学法 (RC)与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测定了被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被寄生的卵内 ,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蛹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 ,与玉米螟卵内激素变化显著不同。说明早期被寄生的玉米螟卵内进行的是玉米螟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而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受到了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稻褐飞虱保幼激素酯酶活性的测定 [J].
戴华国 ;
程薇 ;
吴晓毅 ;
武淑文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111-113
[2]   20-羟基蜕皮酮放射免疫分析法 [J].
曹梅讯 .
昆虫知识, 1986, (02) :87-90
[3]  
害虫生物防治[M]. 农业出版社 , 福建农学院 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