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大众参与——以主客位视角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18
作者
刘志军
机构
[1]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式保护; 主客位视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人的自觉、自愿、积极的参与,然而在我国的保护实践中,由于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的歧异、对参与的肤浅化理解、政府角色的定位失误等原因,导致大众参与的普遍形式化与虚无化,形成一定程度的"缺席关怀"、"参与专制",有可能造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破坏"。有鉴于此,需要基于对主位观点的尊重和了解,充分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文化承载者的文化自觉,使其真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开发、监测和评估,实现参与式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 [J].
田青 .
文艺研究, 2006, (05) :30-35
[2]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崔延虎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27-30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 [J].
戴廉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30) :57-59
[4]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J].
贺学君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02) :103-109
[5]  
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M]. 民族出版社 , 郝苏民, 2006
[6]  
文化唯物主义[M]. 华夏出版社 , (美)哈里斯(Harris, 1989
[7]  
Participation:TheNewTyranny .2 BillCooke,UreaKothari. ZealBook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