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年际变化的一种物理机制

被引:3
作者
杨若文 [1 ]
陶云 [1 ,2 ]
曹杰 [1 ]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2]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 波-波相互作用; 波-流相互作用; 年际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78—2002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地表温度场以及中国夏季雨带类型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能反映1978—2002年各年北半球大气环流演变大尺度特征的25组空间谱函数。采用改进的低截谱模式方法和多种统计假设检验方法获得了夏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年际变化的一个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流的内部动力过程中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明显时,大气环流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导致初夏从低纬到高纬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多为"-、+、-"分布,相应的EAP指数多为正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明显,相应中国夏季多雨区主要位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反之,当大气环流的内部动力过程中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较弱时,大气环流的演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特征,初夏从低纬到高纬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为"+、-、+"分布,EAP指数多为负值,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不明显,相应中国夏季多雨区主要位于淮河、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An Index Measur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The EAP Index[J]. 黄刚.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4(01)
[2]   长江中下游旱涝的环流型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遥相关波列特征 [J].
苗秋菊 ;
徐祥德 ;
张雪金 .
气象学报, 2002, (06) :688-697
[3]   印度季风与东亚夏季环流的遥相关关系 [J].
戴新刚 ;
丑纪范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5) :544-552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物理机制的研究 [J].
曹杰 ;
谢应齐 ;
黄荣辉 ;
陶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59-666
[6]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及其年际变化 [J].
黄刚 ;
严中伟 .
科学通报, 1999, (04) :421-424
[7]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波列对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的影响 [J].
陆日宇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1998, (05) :52-59
[8]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大气科学, 1994, (04) :456-465
[9]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4, (02) :141-151
[10]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黄嘉佑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