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汶川县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34
作者:
向灵芝
[1
,2
]
崔鹏
[1
]
张建强
[1
,2
]
黄多成
[3
]
方华
[1
,2
]
周小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安徽省环境地质监测总站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敏感性;
确定性系数(CF);
D O I:
10.15961/j.jsuese.2010.05.009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对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结果表明: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元古界、震旦系、二叠系硬质岩石分布的地层里,坡度为大于40°的坡体上;活动断裂10km缓冲区内,未动断裂6km缓冲区内崩滑密集分布;崩滑发育较有利的高程范围位于1000~2500m;相对高差范围位于600~1000m之间,岷江干流对崩滑分布起绝对控制作用。分析得出影响本次崩塌滑坡分布的因子具有地震波传播介质效应和距离效应;由地震产生的崩滑与降雨诱发的崩滑在岩性、坡度的发生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并为进行其他地区区域地震崩滑灾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