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谢毅强
牛乾
机构
[1]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系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 证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 [中医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代谢组学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中医的"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通过中医对人体所处证候的分类研究,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生理病理信息进行处理,认识人体的状态特征,从更深的层次沟通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是中医学证候现代研究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代谢组学: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英文) [J].
唐惠儒 ;
王玉兰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6, (05) :401-417
[2]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J].
贾伟 ;
蒋健 ;
刘平 ;
赵立平 ;
陈闽军 ;
周明眉 ;
杨丽萍 ;
王米渠 ;
邱明丰 ;
张永煜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08) :621-624
[3]   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进展 [J].
魏永燕 ;
刘培勋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1) :1050-1052
[4]   代谢组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徐旻 ;
林东海 ;
刘昌孝 .
药学学报, 2005, (09) :769-774
[5]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几个关键问题 [J].
赵宏杰 ;
张笑波 .
医学信息, 2005, (09) :1091-1094
[6]   钩藤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 [J].
黄玉荣 ;
魏广力 ;
龙红 ;
肖淑华 ;
王淑芳 ;
刘昌孝 .
中草药, 2005, (03) :398-402
[7]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 [J].
陈慧梅 ;
刘志红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01) :59-64
[8]   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 [J].
沈自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09) :841-843
[9]   论中医学的本质特征 [J].
任秀玲 .
中国医药学报, 2004, (02) :113-115
[10]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J].
许国旺 ;
杨军 .
色谱, 2003, (04) :3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