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向对四川冶勒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基于斑块信息的分析

被引:15
作者
胥晓
苏智先
严贤春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绵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冶勒; 红豆杉; 种群; 分布格局; 坡向斑块; GIS; 景观指数;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082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斑块信息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坡向对四川冶勒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冶勒红豆杉种群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东北向、东向和北向斑块上,这些斑块在分布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以及红豆杉个体的分布数量方面均占绝对优势.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同坡向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关联性,种群优先分布于北坡、东北坡、西北坡和东坡斑块,其次为西坡和西南坡斑块,最后为平地和东南坡斑块.冶勒红豆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除南向斑块外).其中,种群聚集强度最大的是北向斑块,其CE值高达0.906,其次为东北向、西北向斑块,其CE值分别为0.797和0.563,而其余坡向斑块上的CE值均低于0.5.聚集强度CE值与斑块数量、斑块总周长以及斑块上分布的红豆杉个体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735和0.802),而与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平均形状指数无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85 / 9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斑块边缘效应的定量评价及其生态学意义 [J].
陈利顶 ;
徐建英 ;
傅伯杰 ;
吕一河 .
生态学报, 2004, (09) :1827-1832
[2]   地形复杂度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J].
李天文 ;
刘学军 ;
汤国安 .
山地学报, 2004, (03) :272-277
[3]   黑河流域荒漠绿洲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特征 [J].
何志斌 ;
赵文智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6) :947-952
[4]   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J].
李先琨 ;
向悟生 ;
苏宗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177-180
[5]   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格局 [J].
李新 ;
胡理乐 ;
黄汉东 ;
江明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849-852
[6]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 [J].
田玉强 ;
李新 ;
江明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681-684
[7]   GIS支持下的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J].
戴小华 ;
余世孝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75-78
[8]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J].
廖文波 ;
苏志尧 ;
崔大方 ;
陈志明 ;
张志权 .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03) :295-306
[9]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格局 [J].
伍建军 ;
廖文波 ;
崔大方 ;
陈志明 .
广西植物, 2002, (01) :61-66
[10]   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 [J].
曾辉 ;
孔宁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