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颗粒物散射消光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被引:17
作者
古金霞 [1 ,2 ]
董海燕 [3 ]
白志鹏 [2 ]
霍光耀 [1 ]
刘爱霞 [4 ]
吴丽萍 [1 ,2 ]
解以扬 [4 ]
机构
[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基础学科部
[2]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3]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4]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散射系数; PM2.5; 相对湿度; 化学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光学特征及不同化学成分贡献水平,对颗粒物散射系数进行了在线观测,同时对全年1,4,7,10 4个典型月份进行PM2.5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观测发现,天津市散射消光系数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冬季PM2.5的干散射效率最高,为5.18m2/g.当风速大于3m/s时,对污染物的清除扩散作用较为明显,散射系数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时,其对散射系数的增长作用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细颗粒中有机碳和硫酸盐是影响天津市能见度的主要组分.根据IMPROVE法核算化学组分对散射消光的贡献,得出有机物的贡献最大,为38.51%.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市2009年8月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J].
王琳琳 ;
王淑兰 ;
王新锋 ;
徐政 ;
周声圳 ;
袁超 ;
于阳春 ;
王韬 ;
王文兴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4) :553-560
[2]   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组分的粒径分布 [J].
范雪波 ;
刘卫 ;
王广华 ;
林俊 ;
伏晴艳 ;
高松 ;
李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1) :13-18
[3]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J].
陈义珍 ;
赵丹 ;
柴发合 ;
梁桂雄 ;
薛志钢 ;
王贝贝 ;
梁永健 ;
陈瑜 ;
张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67-971
[4]   天津市气溶胶折射指数及消光特征 [J].
董海燕 ;
韩旸 ;
蔡斌彬 ;
古金霞 ;
白志鹏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04) :28-32
[5]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浓度统计模型 [J].
林云 ;
孙向明 ;
张小丽 ;
黄晓锋 ;
何凌燕 ;
曾立武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2) :252-256
[6]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J].
白志鹏 ;
董海燕 ;
蔡斌彬 ;
朱坦 ;
姚学祥 .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S2) (S2) :36-41
[7]   北京市夏季大气消光系数的来源分析 [J].
刘新民 ;
邵敏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185-189
[8]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李成才 ;
毛节泰 ;
MICHAEL BERGIN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468-471
[9]  
Comparability between PM 2.5 and Particle Light Scattering Measurements[J] . Judith C. Chow,John G. Watson,Douglas H. Lowenthal,L. Willard Richa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2002 (1)
[10]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J].
Molnár, A ;
Mészáros, E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30) :505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