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铵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15
作者
刘颖
王莹
齐正
丁虹
机构
[1] 武汉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甘草酸二铵; 抗氧化; 细胞因子; 结肠给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DG)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以柳氮磺吡啶(SASP,225 mg.kg-1)为阳性对照,研究甘草酸二铵结肠给药(2,10,50 mg.kg-1,qd,共给药7 d)对TNBS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单位长度重量、结肠黏膜损伤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结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由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由免疫组化观察结肠组织环氧酶-2(COX-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Ⅰ)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动物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伴有充血、溃疡以及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DG组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单位长度结肠重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DG能显著逆转模型组MPO,MDA和SOD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DG组结肠组织COX-2和ICAM-Ⅰ表达下调,血清中IL-1β和TNF-α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甘草酸二铵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27 / 20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J]. 锁堂,吴焕淦,施达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04)
[2]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J].
原皓 ;
林三仁 ;
吴克香 ;
顾芳 ;
张红梅 ;
高志星 ;
焦建新 .
中华消化杂志, 2006, (01) :22-25
[3]   甘草酸二铵防治心脏手术患者肾损伤72例 [J].
朱少铭 ;
罗强 ;
金朝霞 ;
周娟 .
医药导报, 2004, (09) :626-627
[4]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兰雷 ;
陈垦 ;
王晖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 (07) :205-208
[5]   奥柳氮对实验性大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J].
王晓华 ;
李杨 ;
朱平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1998, (03) :136-138
[6]  
药理实验方法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徐叔云等主编, 2002
[7]  
过氧化脂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改进. 向荣,王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