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被引:88
作者
张文辉
王延平
康永祥
刘祥君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4] 陕西杨凌
[5] 天津
关键词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数量动态; 时间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了阐明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太白山地区调查了 29个样地(10 m×10m),对处于不同生境的 5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Ⅲ、Ⅳ、Ⅴ、Ⅵ、Ⅶ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68.64%),幼、老龄个体数量较少。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不同种群年龄结构特点不同:海拔较低的种群(B)由于水热条件适宜,林内有林窗出现,幼龄级个体数相对丰富;而其他种群由于幼龄个体严重缺乏,衰退趋势明显。太白红杉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存活曲线基本属于Deevey Ⅲ型,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V-Ⅸ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60、100和200年中,各太白红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稳定性维持困难。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趋势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其他濒危植物比较,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相似:在郁闭的林下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困难。应该利用太白红杉喜光、耐旱和中老年个体产种量丰富的特性,对现有太白红杉林分实行就地保护,合理抚育管理。低海拔地区,应适当间伐非目的树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时间序列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谢衷洁编著, 1990
[2]   中国鹅掌楸自然种群动态及其致危生境的研究 [J].
贺善安 ;
郝日明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1) :88-96
[3]   秦岭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 [J].
陈存根,彭鸿 .
林业科学, 1994, (06)
[4]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阎桂琴 ;
赵桂仿 ;
胡正海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3) :497-506
[5]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J].
闫桂琴 ;
赵桂仿 ;
胡正海 ;
岳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824-828
[6]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J].
谢宗强 ;
陈伟烈 ;
路鹏 ;
胡东 .
生态学报, 1999, (04) :523-528
[7]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J].
张文辉 ;
祖元刚 ;
刘国彬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1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