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

被引:52
作者
张彦龙 [1 ]
杨忠岐 [1 ]
张翌楠 [2 ]
王小艺 [1 ]
吴成进 [3 ]
马生福 [3 ]
陆之贵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3] 九华山风景区农村工作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 越冬代; 幼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38 [鞘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林间均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卵4种处理。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23%;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18%。在林间试验中,当成虫的释放量与侵入孔比例为1∶1时,直立死树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处理的控制效果为66.02%,伐倒死树上释放成虫处理控制效果为91.16%。林间均匀释放成虫处理中,1年后释放量为3 750头·hm-2的样地内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83.68%,最佳释放比例为0.547 5∶1(释放量∶侵入孔数);伐倒死树释放卵处理中,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91.48%。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和蛹期的高效天敌,林间伐倒死树释放卵是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寄生距离及人工繁殖成虫野外越冬情况 [J].
李晓娟 ;
董广平 ;
杨李 ;
郭婉琳 .
中国森林病虫, 2013, 32 (03) :40-43
[2]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 [J].
董广平 ;
李晓娟 ;
杨李 ;
郭婉琳 .
林业科技开发 , 2013, (02) :51-54
[3]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J].
杨远亮 ;
杨忠岐 ;
王小艺 ;
喻锦秀 ;
颜学武 .
林业科学, 2013, 49 (03) :103-109+171
[4]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J].
卢希平 ;
杨忠岐 ;
孙绪艮 ;
乔鲁芹 ;
王晓红 ;
魏建荣 .
林业科学, 2011, 47 (10) :116-121
[5]   应用天敌昆虫防治松墨天牛试点试验 [J].
崔永三 ;
刘云鹏 ;
宋玉双 ;
徐福元 ;
徐克勤 .
中国森林病虫, 2011, 30 (04) :31-33
[6]   广东地区花绒寄甲替代寄主的研究 [J].
熊琳娜 ;
钱明惠 ;
范军祥 ;
黄焕华 ;
李奕震 ;
黄咏槐 .
环境昆虫学报, 2011, 33 (02) :219-224
[7]   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J].
范军祥 ;
黄焕华 ;
钱明惠 ;
黄咏槐 ;
武海卫 .
广东林业科技, 2011, 27 (01) :33-38
[8]   松墨天牛和花绒坚甲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J].
陈向阳 ;
邹运鼎 ;
毕守东 .
黄山学院学报, 2010, 12 (05) :59-64
[9]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 [J].
李建庆 ;
杨忠岐 ;
张雅林 ;
梅增霞 ;
张玉荣 ;
王小艺 .
林业科学, 2009, 45 (09) :94-100
[10]   利用花绒寄甲控制栗山天牛林间试验效果 [J].
魏建荣 ;
杨忠岐 ;
王平彦 ;
孙绪艮 ;
孙垒光 .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03) :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