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黑米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松强 [1 ]
李向东 [2 ]
王石华 [2 ]
张忠林 [2 ]
机构
[1] 元江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黑米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0.01.01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稻米需求的发展趋势 [J].
蔡秋华 ;
黄洪河 ;
郑九如 .
福建稻麦科技, 2004, (02) :42-44+5
[2]   我国功能营养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J].
廖江林 ;
肖国樱 ;
李阳生 ;
李达模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3) :170-173
[3]   我国优质稻米开发现状与发展 [J].
杨庚 .
中国稻米, 2001, (05) :11-12
[4]   黑色食品的兴起与发展 [J].
赖来展 .
广东农业科学, 1997, (05) :2-5
[5]   江浙沪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J].
莫惠栋 ;
顾世梁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7, (03) :28-38
[6]  
中国优异稻种资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应存山等主编, 1997
[7]  
本草纲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明)李时珍,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