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赵文
陆红军
唐梅荣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转向压裂; 转向条件; 附加应力; 适应性; 长庆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5.025
中图分类号
TE357.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较高,常规压裂增产幅度有限,为探索提高单井产量的新途径,进行了裂缝转向研究及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及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转向的应力变化条件和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因素,认为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采油井生产、注水井注水及水力造缝等。结合长庆油田老井重复压裂、新井储层压裂改造的实际需要,分析了转向压裂工艺对长庆油田老井、新井储层改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老井由于多年的注水井注水、采油井采油使得地应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裂缝转向对储层地应力变化的要求;对于新井,储层地应力变化较小,裂缝转向难度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4+118 +1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整体压裂优化设计 [J].
温庆志 ;
蒲春生 ;
曲占庆 ;
徐胜强 ;
刘玉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6) :102-104+107+117
[2]   裂缝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J].
时玉燕 ;
刘晓燕 ;
赵伟 ;
陈爱峰 ;
常国省 ;
陈言美 .
海洋石油, 2009, 29 (02) :60-64
[3]   安塞油田改变相渗压裂液重复压裂现场先导试验 [J].
翁定为 ;
蒋廷学 ;
焦亚军 ;
邱晓慧 ;
张昊 ;
吕旭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2) :103-105+118
[4]   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 [J].
魏兆言 ;
阮玉媛 ;
张义 ;
肖长江 ;
田俊成 .
油气井测试, 2009, 18 (01) :40-42+77
[5]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封堵裂缝后转向压裂工艺 [J].
范振忠 ;
刘振华 ;
高立峰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 (01) :113-115
[6]   转向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 [J].
黄源琳 ;
郭建春 ;
苗晋伟 ;
宋振云 ;
王小文 .
油气井测试, 2008, (04) :53-54+57+77
[7]   新井定向射孔转向压裂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研究 [J].
张广清 ;
陈勉 ;
赵艳波 .
石油学报, 2008, (01) :116-119
[8]   缝内转向压裂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 [J].
王军锋 ;
马立军 ;
李传浩 ;
李长忠 ;
胡三会 ;
郭建业 ;
赵鹏 .
石油化工应用, 2007, (05) :30-33
[9]   转向压裂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 [J].
李凡磊 ;
张志海 ;
刘更新 ;
张雪亮 ;
徐俊 ;
朱祥 .
油气井测试, 2006, (01) :55-57+77
[10]   重复压裂造缝的应力场分析 [J].
张丁涌 ;
赵金洲 ;
赵磊 ;
伊丕丽 ;
刘洪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4) :58-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