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失信形成机理与惩罚机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范柏乃
龙海波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失信形成机理; 惩罚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方政府失信已成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最大障碍。通过对失信形成机理框架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发现:经济人自利是失信形成的意识诱因;行为主体的强势直接导致了失信形成;公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失信的信息鸿沟;信用文化缺失促使行政价值的偏离;监督机制不足导致行政权力的泛滥。当政府系统总熵达到某阈值时,系统会向低级平衡系统转移,使地方政府走向最终平衡状态,形成地方政府的失信。在此基础上,可从管理协同的视角构建以信息公开、失信测评、责任追究、危害补救、守信激励、申诉复核六大子系统为主的地方政府失信惩罚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政府信用的社会学本质与政府信用重建:新制度主义视角 [J].
张超 ;
张旭升 ;
吴元清 .
理论月刊 , 2008, (07) :62-64
[2]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J].
向平 .
社会主义研究, 2007, (06) :86-88
[4]   政府信用研究综述 [J].
李晓玉 .
学习月刊, 2006, (24) :15-16
[5]   腐败与反腐败:变革之中的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J].
戴长征 .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09) :46-49
[6]   政府是否是“经济人”? [J].
董建新 .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03) :65-69
[7]   信用的约束机制与失信惩罚 [J].
龙西安 .
南方金融, 2003, (07) :17-18+16
[8]   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 [J].
张成福 ;
孟庆存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 (03) :79-82
[9]  
政府信用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章延杰, 2007
[10]  
中国地方政府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沈荣华编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