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32
作者
雷燕,陈可冀,柯元南,葛崇华,陈朋明,徐亚萍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α颗粒膜蛋白-140,愈心痛胶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4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观察了益气活血方药愈心痛胶囊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愈心痛组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和在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心绞痛分级改善、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以及平均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4.2%,P<0.05);同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血瘀征象也明显好转。(2)实验室检测表明,U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血浆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显著增高,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提示UA患者存在严重的内皮功能损伤,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高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下降。给予愈心痛治疗2周后,血中CEC数量及ET、MDA和GMP-140含量均显著降低,而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0,001),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提示愈心痛胶囊与抗心绞痛西药有协同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拮抗ET,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等途径来达到治疗UA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80 / 5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害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 [J].
杨成明,刘光耀,杨映波,汪江淮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5, (02) :63-66
[2]   进一步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J].
高润霖,陈在嘉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 (04) :243-243
[3]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J].
刘青,邓漪平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 (08) :433-434
[4]   血循环中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意义的初探 [J].
杨映波 ;
王正国 ;
刘怀琼 ;
刘国建 ;
周蓉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0, (03) :209-211
[5]   稳定性劳力心绞痛 [J].
邵耕 .
中国循环杂志, 1988, (01) :1-2
[6]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克冀等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