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研究述评

被引:6
作者
郑晓云
徐卫彬
机构
[1]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测算方法; 述评;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0.06.021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对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各种方法的测算基础、测算思路及其特征,笔者将其分为六类:简单计算法、国际比较法、生产函数法、总量分解法、两部门(地区)法和其他方法(统计指标比对法、数理与计量经济模型法、综合法)等。在对各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及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应当根据其特点,综合使用各类方法从不同角度测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另外,笔者还认为国家统计部门应当适当考虑学术界的研究需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年龄、教育等结构问题应当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81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方法——直接计算法的修正 [J].
糜韩杰 .
人口研究, 2008, (06) :76-83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布 [J].
杨晓维 ;
蒋家亮 .
开放导报, 2008, (02) :54-57
[3]   延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析 [J].
刘劲飞 .
甘肃农业, 2008, (01) :45-46
[4]   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量方法与实证研究 [J].
孙友然 ;
江游 ;
贾愚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2) :10521-10522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方法的比较 [J].
江秀辉 ;
李伟 .
甘肃农业, 2007, (05) :70-72
[6]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 [J].
蔡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2) :2-7+95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学模型研究 [J].
吴庆军 ;
梁燕来 ;
杨登 .
商场现代化, 2006, (36) :25-26
[8]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转移对策探讨 [J].
王胜今 ;
佟新华 .
人口学刊, 2005, (06) :3-7
[9]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J].
齐国友 ;
周爱萍 ;
曾赛星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135-140
[10]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测算实证研究 [J].
唐娜 .
农机化研究, 2005, (05)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