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论戏谑行为与悬赏广告的区别

被引:15
作者
杨立新
朱巍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戏谑行为; 悬赏广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国现有的民事法律缺少关于戏谑行为的立法,《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也只是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来概括意思表示的不真实。这种立法模式既不同于德国单独规制戏谑行为,又不同于日本将戏谑行为划归真意保留,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与悬赏广告相混淆。针对上述难题,本文从分析戏谑行为入手,然后分析其与悬赏广告之间的区别,进而提出司法实践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意思表示的构建 [J].
张晓东 .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91-94
[2]  
论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哲学价值——兼论法律行为的法理逻辑结构[J] 高在敏 法学评论 2002, 03
[3]  
债法总则研究[M] 杨力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  
罗马法教科书[M] (意)彼德罗·彭梵得(PietroBonfante)著;黄风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5]  
德国民法通论[M]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王晓晔等译; 法律出版社 2003,
[6]  
民事法律行为[M] 董安生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7]  
民法总则[M] 黄立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8]  
法律科学的悖论[M] (美)本杰明·N.卡多佐(BenjaminNathanCardozo)著;董炯;彭冰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9]  
民法总则[M] 王泽鉴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10]  
民法总论[M] 龙卫球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